春夏季气温多变,空气湿润,正是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活跃期。校园里人员密集,一旦有传染源,病菌极易传播。今天,
春末夏初,气温如过山车般起伏不定,潮湿的空气成为呼吸道传染病的天然温床。所有师生都正面临着看不见的健康威胁——肺结核的潜在传播风险。让我们揭开肺结核的神秘面纱,一同深入了解肺结核的防控知识,用科学知识为青春保驾护航。

认识肺结核
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。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,当肺结核患者咳嗽、打喷嚏、大声说话时,会喷出带有结核菌的飞沫,健康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。

肺结核的症状
感染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有咳嗽、咳痰两周以上,咯血或痰中带血。此外,还可能伴有低热、盗汗、乏力、消瘦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。如果出现这些症状,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。
易感染人群
免疫力低下的人群,如婴幼儿、老年人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、糖尿病患者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,是肺结核的高危人群,尤其需要注意预防。
传播途径
1.飞沫传播:肺结核主要经飞沫传播。患者咳嗽时强力喷出大量含结核分枝杆菌的微小飞沫;或打喷嚏瞬间产生强大气流,将含菌飞沫高速喷射数米远,增加他人吸入病菌几率,或患者大声说话持续释放含菌飞沫,单次量少,但长时间交流仍可能传染健康人。
2. 咳痰传播:患者咳痰后,痰中病菌附着尘埃,干燥飘散,被人吸入易引发感染。
3. 消化道传播(罕见):饮用未经消毒的带菌牛奶,结核分枝杆菌可能经消化道感染人体,但这种情况少见。

预防措施
1.及时接种疫苗。卡介苗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有效措施,可降低儿童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。
2.保持良好生活习惯。均衡饮食,保证充足的睡眠,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以增强自身免疫力。
3.注意个人卫生。勤洗手,不随地吐痰,咳嗽、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,避免飞沫传播。
4.保持室内通风。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可减少结核菌在室内的浓度。
5.避免密切接触。尽量避免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,如必须接触,应佩戴口罩,并保持一定的距离。
治疗要点
1.如果不幸确诊为肺结核,一定要遵循“早期、规律、全程、适量、联合”的治疗原则,按时服药,定期复查。早期发现并治疗,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。
2.按时服药,严格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药,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服药,以维持体内药物浓度的稳定。
3.定期复查,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,通过胸部X光、痰液检查等,医生可以了解治疗效果,调整治疗方案。复查还能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,保障治疗安全。
4.隔离防护,治疗初期传染性较强,应单独居住,房间常通风,接触他人时佩戴口罩,不随地吐痰,避免传染他人。

同学们,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,将预防肺结核的知识化作日常习惯。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,就能在校园里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,让肺结核无处遁形。让我们以健康的体魄、饱满的精神,在校园中尽情追逐梦想,享受美好的校园时光,让青春在健康的滋养下绽放绚丽光彩。